圓夢老人今晨欣賞到一篇文章"鴿子樹"
引用文章予鴿友欣賞
鴿子樹 (手帕樹) 展翅欲飛

住家附近幾年前新種了幾棵不很高的樹,
經過的時候,總要多看幾眼它們美麗的心形葉子,
尤其是春天剛長出來的,更是紋路清晰、色彩鮮明,
只是一直不知道它們到底是什麼樹。

五月初的某一天,突然發現稀疏的樹枝上,
零落的白色花兒,在帶點寒意的春風中飛舞著。
花的形狀非常獨特,和一般的花很不相同:
兩片白色的花瓣往下垂,而且大小不一樣,
夾在中間的,是一顆暗紫褐色的小花球。
回到家裡之後,迫不及待的上網找尋答案~
原來,這就是中國大陸視為國寶的鴿子樹啊!


鴿子樹 Dove Tree 即珙桐樹,
學名 Davidia involucrata,珙桐科 Davidiaceae
( 或山茱萸科 Cornaceae、藍果樹科 Nyssaceae )
珙桐屬Davidia,原產於中國湖北及周圍省份。
珙桐樹是一種古老的孑遺植物,
被譽為植物界的“大熊貓”與“活化石”,
也是中國國家一級瀕危保護野生植物。

1869 年,一位法國神父 Armand David
在中國四川省穆坪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樹木。
當時正值開花的季節,樹上一對對白色花朵,
藏在碧玉般的綠葉中,隨風搖曳著,
彷彿一群白鴿棲息在枝頭,展翅欲飛。
於是以其名命名,並試圖將種子帶回歐洲,
但是他的船隻失事,鴿子樹的種子也流失了。
後來,植物學家們幾經找尋、採擷、蒐集的過程,
約於 1904 年後,鴿子樹才真正傳入歐洲和北美洲,
成為名聞中外的名貴庭園觀賞樹。

鴿子樹那兩片引人注目,看似花瓣的乳白色薄片,
其實是花苞片,真正的花是中間那顆不起眼的小球。
兩片大而潔白的苞片,宛如白鴿的一對翅膀,
因此,在北美洲,人們稱它為 Dove Tree。
又因白色苞片看起來好像一條潔白的手帕,
也有人稱它為“手帕樹” Handkerchief Tree。

關於鴿子樹,有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,
其中之一:
相傳昭君當年奉命出塞和親,在一望無際的塞北荒漠中,
昭君日思夜念故鄉湖北秭歸。有一天,昭君書寫家書,
托付白鴿帶回家鄉,寄望飛鴿傳書,聊表思鄉之情。
無奈因路途遙遠,鴿群竟在途中迷失方向,停留在四川東部、
湖北西部、雲南和貴州的北部等地的山區樹枝上。
茫茫天涯路,這些鴿子自知無法達成昭君的心願,心生難過,
一隻隻的化作珙桐的白色大苞片,隨風飛舞,彷彿想藉著風,
把昭君托付的家書傳送回家鄉,完成其心願。

其中之二:
很久以前,有位君王,只有一個獨生女兒,
名叫“白鴿公主”,愛如掌上明珠。這位公主品味出奇,
不愛金銀珠玉,也不嫁王侯公卿,卻十分愛好騎射。
一天,公主在森林中打獵,被一條狠毒的蟒蛇死死纏住。
正在危急關頭,一位名叫珙桐的青年獵手,用刀斬斷蟒蛇,
奪回公主的性命。公主十分敬慕青年獵手的機智和勇敢。
二人一見鍾情,山盟海誓,公主取下頭上的玉釵,
從中間撅斷,彼此各執一半,作為信物。公主回宮後,
將來龍去脈告之父王,並懇請父王將自己許配給珙桐。
不料此事遭到父王的堅決反對,他連夜派遣侍衛,
將珙桐射死在深山老林。白鴿公主知道後,哭得死去活來。
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,她卸去豪華的宮粧,
穿上潔白的衣裙,踉踉蹌蹌的逃出了高墻緊閉的後宮,
來到珙桐遇難的地方,放聲大哭起來。一直哭得淚珠成血,
染紅了潔白的素裝。忽然,雷聲大作,暴雨傾盆,
一棵小樹破土而出,恰像豎立著的半截玉釵,轉瞬間,
長成了參天大樹。公主情不自地伸開雙臂撲向大樹。
霎時間,大雨停了,雷聲息了,哭聲也聽不見了,
只見數不盡的潔白的花朵掛滿了大樹的枝頭,
花朵的形狀宛如活潑可愛的小白鴿,清香美麗,
讓人不能不想起白鴿公主與青年珙桐淒美的愛情故事。
人們就把這種樹稱作珙桐,以紀念這對忠貞不渝的情人。

前幾天天氣晴朗乾爽,是出外踏青的好時機,
特地到伊莉莎白女王公園探望那兩棵高大的鴿子樹,
正在聚精會神拍攝的時候,一位中年婦女走上前來,
興奮的說:「30年來,我經常到公園散步,
從來不曾注意到這棵樹有什麼特別;
直到有一次聽見一位韓國旅遊團的導遊,
向他的客人述說這樹的奇特時,才知道它的名貴。」
將這幾張鴿子展翅欲飛、手帕掛滿枝頭的奇景,
與親愛的朋友們分享,不知你們是否也和 Piccolo 一樣,
會為這氣勢壯觀的花海而動容呢?
